以高帶低、以快打慢,長城顯示器應對市場緊縮
??????“金九銀十”,沉寂已久的液晶顯示器市場迎來了強力反彈,市場回暖明顯,一些廠商甚至出現了嚴重的缺貨斷供現象。然而,即便如此,08年度的市場緊縮已成定局。就在一片肅殺聲中,顯示器市場的“冬天”來得似乎更早一些。面對寒冬,各個顯示器品牌的表現如何?如何過冬?也許,我們可以探尋一些答案。??
市場回暖“曇花一現”
市場的突然回暖,讓一些前期清空庫存的顯示器廠商措手不及。短時間內又無法補貨,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幾家三星、AOC、長城GreatWall等幾家大廠加快出貨。目前,市場上除了幾家一線大廠之外,都出現了程度不同的缺貨甚至斷貨現象。一家廠商的市場經理表示,還沒有進入9月其庫存就已經被一搶而空,至今已經斷貨兩個月,而新的訂單卻由于產能排滿而無法交貨。
業內人士認為,之所以會造成九月份的突然回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由于需求被嚴重壓抑,在19英寸寬屏液晶降至千元以下之后出現一次需求釋放。“這次回暖只是奧運期間購買壓抑的大爆發,大環境的惡劣依然存在,回暖期更像是一次回光返照。”某品牌市場負責人表示,“最冷的寒冬隨時會出現,而這次回暖期的表現很可能成為品牌廠能否生存的關鍵,顯示器品牌的生死戰已經開始。”
上游面板廠商的巨額虧損也許更加證明了回暖期“曇花一現”的事實。處于產業鏈頂端的上游面板廠商已經開始感受到嚴冬的寒冷,上半年賺得盆滿缽溢的面板廠面臨季度甚至年度虧損的嚴酷考驗。從Displaysearch和WitsView兩家數據調查公司提供的面板價格走勢來上來看。今年6月上游面板開始暴跌,雖然通過限產等措施讓面板價格10月初回穩,但是很快10月中旬又開始暴跌,措施失效之快讓人驚愕。很明顯,上游面板廠商已經開始無法抗拒嚴冬的逼近,上游的不景氣同時也預示著回暖期時日也就不會太長了。
品牌廠商:誰將面臨生死一戰?
誰都不知道回暖期會有多長,更不會給出樂觀的時間表。但是面對回暖期的強勢需求,眾多品牌廠的不同的境遇,也許表明了哪些品牌廠將要面對生死一戰。
首先是三星、AOC這兩家出貨量最大的顯示器廠商,由于這兩家大廠的市場銷量居前,相對來說庫存量也更大,因而受到市場緊縮的銷量下滑也更加明顯。在韓國電子展示會上三星電子LCD業務部社長李相浣就明確表示,由于全球LCD產量過剩和消費者需求可能降低,三星電子LCD業務將采取緊縮政策。在終端市場上,配合上游面板市場的相應調整,三星雖然沒有加入千元19英寸的競爭,但是22英寸以上的中高端尺寸價格已經有所松動。
以長城、LG、優派、明基為代表的其它幾家排名居前的一線廠則是喜樂不均。長城在近兩年里增長勢頭最猛,從04年的排名第8很快沖到前三甲的位置,只用了短短三年時間,超過了老牌的顯示器品牌LG和優派,自有其獨到的過人之處。一方面長城有自己的工廠,其產能可以確保在缺貨時得到優先的供應,另一方面長城電腦也通過資本運作持股冠捷,成為冠捷科技的第二大股東,與其建立緊密的上下游合作關系。雖然受到市場緊縮的沖擊在所難免,但其占據市場第三名的有利地位,上可以應對三星、AOC兩強的降價打壓,下可以確保缺貨時的充足產能供應,長城顯示器應當可以安然“過冬”。
再反觀LG與優派,則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LG由于近兩年渠道失血,元氣難以恢復,此前更有LG即將退出顯示器市場的傳言。而優派則處在上下游廠商的夾縫之中艱難前行,產品利潤趨于微利化,使優派一向引以自豪的品牌營銷手法“捉襟見襯”。而明基則是剛剛經歷高層變動不久,雖然通過快速調整腳步,在9、10月銷量有所氣色,但是也不得不面對蘇州庫存無貨的局面,能否繼續抓住時日不多的回暖期還有待觀望。
除了上述幾家一線品牌之外,市場上還存在諸多中小品牌。這些中小品牌無論是上下游資源還是品牌知名度都難以與幾家一線廠抗衡,在市場火爆時自然可以跟著大撈一筆,但在市場緊縮冷卻之后,其生存空間將受到直接的無情擠壓。可以斷言的是,一些中小品牌將很難撐過這次寒冬,市場洗牌的格局已經非常明顯。
是危機也是機遇
“是危機也是機遇”。面對這次百年不遇的全球經濟危機,有媒體這樣評價各行各業即將面對的困難。
能否抓住危機下的機遇?長城可以說是比較有代表性的品牌之一。與具有大規模面板生產線的品牌廠和急于清理庫存過冬的品牌廠相比,坐擁上下游產業鏈的品牌廠代表長城顯示器的表現有些出乎意料。在24英寸大屏方面,長城率先將其M247從2888元降至1999元,同時,長城也是最先打響19英寸價格戰的一線品牌,其888元的價格讓眾多二三線品牌無法跟進。以高帶低、以快打慢的市場運作手法,長城在這場經濟緊縮中成為少數受沖擊較小的品牌之一。
在普遍的經濟危機下,液晶顯示器市場已經不可能再出現前幾年高歌猛進的勢頭。綜觀三星、AOC、長城、LG等幾家一線品牌的表現,業績萎縮應該是意料中的事。不過從家電等行業“過冬”經驗來看,國際化大品牌運營費用居高不下的負擔同樣在這些國外品牌的顯示器廠商上會有所體現,本土品牌的成本優勢在這次過冬中將起到不小的作用。
當然,一線的實力讓這些國外品牌受到的影響相對有限,真正受到沖擊甚至危及生死存亡的應該是一些中小品牌顯示器廠商。相比起幾年前七八十個顯示器品牌“百舸爭流”時的盛況,當前主流的顯示器品牌僅剩下二十來家。到明年,寒冬過后,也許這個數量還要繼續減少。
冬天已經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從大的經濟環境來看各國聯手救市,從小到顯示器行業的經濟環境來說,這場自上游到終端的產業鏈,需要齊心協力來扼過寒冬。寒冬之后,也許就是一場難得的新發展機遇。
市場回暖“曇花一現”
市場的突然回暖,讓一些前期清空庫存的顯示器廠商措手不及。短時間內又無法補貨,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幾家三星、AOC、長城GreatWall等幾家大廠加快出貨。目前,市場上除了幾家一線大廠之外,都出現了程度不同的缺貨甚至斷貨現象。一家廠商的市場經理表示,還沒有進入9月其庫存就已經被一搶而空,至今已經斷貨兩個月,而新的訂單卻由于產能排滿而無法交貨。
業內人士認為,之所以會造成九月份的突然回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由于需求被嚴重壓抑,在19英寸寬屏液晶降至千元以下之后出現一次需求釋放。“這次回暖只是奧運期間購買壓抑的大爆發,大環境的惡劣依然存在,回暖期更像是一次回光返照。”某品牌市場負責人表示,“最冷的寒冬隨時會出現,而這次回暖期的表現很可能成為品牌廠能否生存的關鍵,顯示器品牌的生死戰已經開始。”
上游面板廠商的巨額虧損也許更加證明了回暖期“曇花一現”的事實。處于產業鏈頂端的上游面板廠商已經開始感受到嚴冬的寒冷,上半年賺得盆滿缽溢的面板廠面臨季度甚至年度虧損的嚴酷考驗。從Displaysearch和WitsView兩家數據調查公司提供的面板價格走勢來上來看。今年6月上游面板開始暴跌,雖然通過限產等措施讓面板價格10月初回穩,但是很快10月中旬又開始暴跌,措施失效之快讓人驚愕。很明顯,上游面板廠商已經開始無法抗拒嚴冬的逼近,上游的不景氣同時也預示著回暖期時日也就不會太長了。
品牌廠商:誰將面臨生死一戰?
誰都不知道回暖期會有多長,更不會給出樂觀的時間表。但是面對回暖期的強勢需求,眾多品牌廠的不同的境遇,也許表明了哪些品牌廠將要面對生死一戰。
首先是三星、AOC這兩家出貨量最大的顯示器廠商,由于這兩家大廠的市場銷量居前,相對來說庫存量也更大,因而受到市場緊縮的銷量下滑也更加明顯。在韓國電子展示會上三星電子LCD業務部社長李相浣就明確表示,由于全球LCD產量過剩和消費者需求可能降低,三星電子LCD業務將采取緊縮政策。在終端市場上,配合上游面板市場的相應調整,三星雖然沒有加入千元19英寸的競爭,但是22英寸以上的中高端尺寸價格已經有所松動。
以長城、LG、優派、明基為代表的其它幾家排名居前的一線廠則是喜樂不均。長城在近兩年里增長勢頭最猛,從04年的排名第8很快沖到前三甲的位置,只用了短短三年時間,超過了老牌的顯示器品牌LG和優派,自有其獨到的過人之處。一方面長城有自己的工廠,其產能可以確保在缺貨時得到優先的供應,另一方面長城電腦也通過資本運作持股冠捷,成為冠捷科技的第二大股東,與其建立緊密的上下游合作關系。雖然受到市場緊縮的沖擊在所難免,但其占據市場第三名的有利地位,上可以應對三星、AOC兩強的降價打壓,下可以確保缺貨時的充足產能供應,長城顯示器應當可以安然“過冬”。
再反觀LG與優派,則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LG由于近兩年渠道失血,元氣難以恢復,此前更有LG即將退出顯示器市場的傳言。而優派則處在上下游廠商的夾縫之中艱難前行,產品利潤趨于微利化,使優派一向引以自豪的品牌營銷手法“捉襟見襯”。而明基則是剛剛經歷高層變動不久,雖然通過快速調整腳步,在9、10月銷量有所氣色,但是也不得不面對蘇州庫存無貨的局面,能否繼續抓住時日不多的回暖期還有待觀望。
除了上述幾家一線品牌之外,市場上還存在諸多中小品牌。這些中小品牌無論是上下游資源還是品牌知名度都難以與幾家一線廠抗衡,在市場火爆時自然可以跟著大撈一筆,但在市場緊縮冷卻之后,其生存空間將受到直接的無情擠壓。可以斷言的是,一些中小品牌將很難撐過這次寒冬,市場洗牌的格局已經非常明顯。
是危機也是機遇
“是危機也是機遇”。面對這次百年不遇的全球經濟危機,有媒體這樣評價各行各業即將面對的困難。
能否抓住危機下的機遇?長城可以說是比較有代表性的品牌之一。與具有大規模面板生產線的品牌廠和急于清理庫存過冬的品牌廠相比,坐擁上下游產業鏈的品牌廠代表長城顯示器的表現有些出乎意料。在24英寸大屏方面,長城率先將其M247從2888元降至1999元,同時,長城也是最先打響19英寸價格戰的一線品牌,其888元的價格讓眾多二三線品牌無法跟進。以高帶低、以快打慢的市場運作手法,長城在這場經濟緊縮中成為少數受沖擊較小的品牌之一。
在普遍的經濟危機下,液晶顯示器市場已經不可能再出現前幾年高歌猛進的勢頭。綜觀三星、AOC、長城、LG等幾家一線品牌的表現,業績萎縮應該是意料中的事。不過從家電等行業“過冬”經驗來看,國際化大品牌運營費用居高不下的負擔同樣在這些國外品牌的顯示器廠商上會有所體現,本土品牌的成本優勢在這次過冬中將起到不小的作用。
當然,一線的實力讓這些國外品牌受到的影響相對有限,真正受到沖擊甚至危及生死存亡的應該是一些中小品牌顯示器廠商。相比起幾年前七八十個顯示器品牌“百舸爭流”時的盛況,當前主流的顯示器品牌僅剩下二十來家。到明年,寒冬過后,也許這個數量還要繼續減少。
冬天已經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從大的經濟環境來看各國聯手救市,從小到顯示器行業的經濟環境來說,這場自上游到終端的產業鏈,需要齊心協力來扼過寒冬。寒冬之后,也許就是一場難得的新發展機遇。